小树苗

小树苗

专注于分享 Web3 链上项目的信息资讯、跟踪 Web3、DAO、GameFi、NFT等不同领域动态,为用户提供新手教程、玩法攻略、项目分析、行业研报等专业内容,与用户共同成长,创造社区价值!

模組化和DID能讓UBI惠及所有人嗎?

在矽谷的實驗室裡,人工智慧正以驚人的速度學習新技能;在中國和德國的工廠裡,機器人晝夜不停地裝配汽車與電子產品。科技進步本應造福全人類,然而,這場革命的紅利卻未能惠及所有人。相反,全球貧富差距正在拉大,大量普通工人因自動化而失業,發展中國家的生存壓力日益加劇。

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大語言模型的普及,正在重塑全球勞動力市場。專家預測,未來五年內,數億人可能因自動化失去傳統崗位。而這次受衝擊的不只是體力勞動者,律師、會計師、數據分析師等原本被認為 “安全” 的白領職業,也正面臨智能系統的競爭。

無條件基本收入:緩解危機的最新道路

面對可能的大規模失業,無條件基本收入(UBI)被視為一種應對方案。UBI 主張向每位公民發放固定收入,無論其是否工作。近年來,芬蘭、加拿大和肯尼亞等地的小規模試點表明,這一政策確實能改善社會穩定性,並鼓勵人們探索新的職業選擇。在肯尼亞的實驗中,接受 UBI 資助的人不僅經濟壓力減輕,還更願意嘗試創業。

然而,UBI 仍然面臨難以回避的問題:它需要龐大的財政支出,而現有試點大多依賴政府預算或慈善基金,難以推廣到全球範圍。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指出:“UBI 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理想,但現實的資源分配和政治考量讓它難以大規模實施。”

為了解決傳統 UBI 財務不可持續問題,在剛剛結束的 Token2049 Dubai,來自模組化區塊鏈 Meta Earth 的技術團隊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去中心化、自驅動的全球 UBI 模式。

微信圖片_20250516093600

下一代互聯網能否帶來公平?

我們通常認為,Web3 的變革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對權力和控制方式的重新思考。Web3 的核心承諾是打破傳統銀行和科技巨頭對財富和數據的壟斷,讓用戶重新掌握控制權。

然而,這幅圖景並非沒有瑕疵。區塊鏈網絡目前面臨速度慢、費用高的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Web3 的早期階段似乎重演了舊有的不平等:少數早期投資者持有大量代幣,普通用戶很難擠進這個新世界,財富依然集中在少數 “鯨魚” 手中。支持者認為,Web3 是對互聯網壟斷的糾正;批評者則警告,它可能只是換了個形式的資本遊戲。無論如何,這場變革已經開始,而它的成敗將取決於技術如何落地,以及誰能從中受益。

在當前這個充滿爭議的 Web3 世界中,Meta Earth 試圖走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它的創始人 Patrick Oerer 曾在多家頂級投行如瑞銀(UBS)擔任高級管理職務,曾在波士頓商業銀行 BMFN 擔任歐洲董事總經理,在傳統金融業有 21 年從業經驗,深諳傳統金融的規則與局限。如今,他將目光轉向區塊鏈,希望用技術打破財富分配的壁壘。Meta Earth 的目標是構建一個模組化公鏈,以及包括區塊鏈錢包、去中心化社區、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身份、基於加密貨幣的支付系統等在內的一整套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甚至還包括一個嶄新的虛擬世界,足以支撐社交媒體、娛樂、消費和金融服務等各種應用場景向 Web 3 的遷移。

Meta Earth:通過模組化和 DID 實現可持續的全球 UBI

Meta Earth 希望通過創新技術和經濟模型,為 Web3 注入公平性和可持續性。ME Network 是 Meta Earth 的核心基礎設施,採用模組化設計,將區塊鏈功能解耦為獨立模組,實現高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與以太坊等傳統公鏈相比,ME Network 具備顯著優勢:

  • 高 TPS:通過並行處理和優化的共識機制,ME Network 實現遠超以太坊的 TPS,足以滿足大規模應用需求。

  • 低 gas 費用:模組化設計優化資源分配,顯著降低交易成本,讓用戶以極低費用參與網絡互動。

  • 跨鏈兼容性:支持與其他主流公鏈無縫互操作,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和流動性。

這些特性使 ME Network 成為支持 Web3 大規模應用的理想平台,為 Meta Earth 的去中心化、自驅動的全球 UBI 願景奠定技術基礎。

Meta Earth 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的 ME ID 系統。用戶通過 ME Pass 應用完成 KYC 驗證,利用全同態加密(FHE)和零知識證明(ZK)技術獲得唯一數字身份:

  • FHE:允許在加密數據上直接計算,無需解密,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實現數據高效利用。

  • ZK:用戶無需透露具體信息即可證明身份或交易有效性,增強安全性、防止作弊並提升效率。

有了 ME ID,每個人就有了平等參與的機會。用戶通過 ME ID 認證後,獲得 1 個 永久質押的 MEC 代幣,這枚代幣無法提取,但會永久地為持有者產生每日收益,成為 UBI 的一種新模式。這種設計被 Oerer 稱為 “鏈上永久基本收入”。這種設計確保全球用戶平等參與,擺脫傳統 UBI 對中央資金的依賴。

MEC 代幣總供應量為 200 億,其中一半永久質押於全球區域節點(Zone),另一半通過質押機制逐步產出,產出量每年減半,確保系統長期可持續。用戶還可通過參與生態互動獲得額外獎勵,並隨著生態的逐漸繁榮而分享收益。Oerer 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公平的全球經濟體系,讓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 Web3 和當下的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紅利,而不僅僅是少數投資者。”

Meta Earth 的願景並不僅僅是給所有人發放代幣。它想要建立一個公平的數字經濟,因此需要真正的應用和真實的參與者來驅動。在這方面,他們的核心優勢在於模組化設計、公平參與和經濟自循環。模組化公鏈的高性能和無縫擴展性,支持 Web3 大規模應用的落地。而 ME ID 確保每個用戶都有一個唯一的數字身份,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經濟體系中,真正實現了普惠性。最重要的是,MEC 代幣的發行和分配機制設計為長期可持續,用戶通過參與生態互動獲得獎勵,而生態的繁榮又反過來提升代幣價值和用戶收益,形成一個可自我維持的自循環經濟體系。只有當足夠多的真實應用在 Meta Earth 上運行,MEC 代幣才會具備實際價值,用戶獲得的收益才能轉化為真實收入。

微信圖片_20250516093604

技術的未來:是公平的催化劑,還是不平等的加速器?

科技的進步總是伴隨著希望與憂慮。一方面,它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另一方面,它也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加劇財富分配的不平衡。Meta Earth 這樣的嘗試或許能為公平分配帶來新的可能性,但它的成敗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更取決於政策制定者、社區和用戶的共同努力。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技術究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還是貧富差距的放大器?答案並不取決於科技本身,而取決於我們如何選擇使用它。

這使得我們都可以期待 Meta Earth 為所有用戶提供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能夠真正在全球每個地方都普及。當更多的普通人每天都能自動得到收入的時候,人們會因此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未來幾年,將是檢驗這一問題的關鍵時期。是時候讓我們共同關注並參與這場對話了。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